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神池莜麦
莜麦是名副其实的小杂粮,得益于当地高寒冷凉的气候特点,神池莜麦制成的莜面筋度高,口感好,耐寒耐饥。以前地方上贫穷,白面大米当地不能种植必须购买,成了稀有昂贵食品。当地人依靠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只能种植莜麦、黑豆、豌豆、谷子、玉米,于是一日三餐也就是莜面、豆面、玉米面。老辈人时常讲述吃粗粮无法下咽的陈年旧事,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粗粮成了香饽饽,高纤维高蛋白低糖低脂成了人们钟爱的食物。神池莜麦是典型的粗粮,营养价值很高,养生功效显著。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吃莜面了,不是不爱吃,主要是不会做也懒得做。以前要吃上莜面必须经历“三生三熟”,大费周章。
密密麻麻的莜麦成熟后黄澄澄的,老百姓弯腰蜷腿大汗淋漓把莜麦割倒,拉到平整的场子里脱粒,细长坚硬的莜麦粒是生的不能直接食用,就是“一生”。
莜麦粒含水量太大必须炒熟才能磨面粉。老百姓支架起一口大锅,下面生上柴火,将莜麦粒倒入锅中,一边加热一边翻炒。直到莜麦粒炒到发黄微焦,香味飘出来,就是“一熟”。
经过翻炒的莜麦粒相对刚从壳里出来的时候是“熟”了,但其实还是不能吃的。将炒熟的莜麦粒磨成莜面,就又成生的了,就是“二生”。
吃面必须和面,和莜面不能只用凉水,需要兑上一半开水。在面盆里舀上面粉和水,控制好比例,用水反复揉搓成型。由于是开水和面,所以就叫“二熟”。
和好的面趁热捏成面食,虽然有温度但不能食用,就叫“三生”。
把各式莜面食物置于笼屉中,添柴加火蒸汽腾腾,当屋内布满了莜面的香气,面食就熟透了,这就是“三熟”,这时的莜面才真的能吃。
如今机械运用普及,从莜麦到莜面的过程大大简化了,但从莜面到面食还要传统的手工操作,无法用机器代替。这就显示出吃一顿莜面的难得。
莜面做成的面食名字很有意思,有莜面饸烙,莜面鱼鱼,莜面栲栳栳。做法还是饸烙最简单,需要借助一个比较大的机械,需要费点力气。莜面鱼鱼和莜面栲栳栳纯属手上技巧,手法娴熟的老大娘一会就摆好了一堆面食,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只能捏着面团胡乱舞弄,有力无处使。莜面鱼鱼一般的主妇一次只能搓一根,而熟练的老年人两手同时操作,一手能搓两三根。
莜面栲栳栳也叫莜面窝窝,做法比较复杂,捏一小团莜面放在一块巴掌大,像搓衣板那样斜搁着的上釉陶板上,右手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莜面片,顺势在手指上绕成筒状,竖着立在笼屉的纱布上。许许多多这样的圆筒一个挨一个立在一起,就形成状似蜂窝的莜面窝窝了。莜面鱼鱼是汤面,浓浓的汤汁香味浓郁。莜面栲栳栳是蒸的面食,要蘸着配好的汤汁来吃。
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莜面,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消受得了莜面。莜面纤维含量高耐消化,很多外地人吃了莜面饱腹感会持续半天,吃着感觉香但却不敢多吃。
莜麦做成面食是传统的吃法,粗粮麦片、粗粮饼干等食品正越来越受人们欢迎。神池莜麦要想走出去,必须在新型食品上下功夫,向保健养生、休闲零食的方向发展。希望家乡的莜麦产业尽快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