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国家级补贴  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  1.5  2022  农业政策  亿元,省级配套补助  1000-1700  田园综合体规划  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2022-03-25 资信树480
核心提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继续在全国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培育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发布年度主推技术和模式、做好秸秆资源台账、探索秸秆利用补偿政策,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打造一批全域全量利用和产业化利用的典型样板,不断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继续在全国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多元利用,培育一批产业化利用主体、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发布年度主推技术和模式、做好秸秆资源台账、探索秸秆利用补偿政策,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打造一批全域全量利用和产业化利用的典型样板,不断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各环节市场主体活力,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推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能补多少钱?

中央财政对项目县(市/区)每个补贴补助1000-2000万元,具体补贴额度和方式,由当地安排(也就是说每个县补贴项目和补贴额度都不一样),基本按照秸秆消化量(吨)来核算补贴,各个项目补贴额度不同,从1万元到1000万元都有。

?三、这个政策具体规定了啥?

具体项目由各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自行确定,基本上包括:

①秸秆农机补贴

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购买秸秆相关农机和设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市级或者县级政府再额外补贴30-50%。

②秸秆三贮一化利用补助

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将秸秆进行青贮、半干青贮、微贮、氨化,可以享受补贴。

③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化补助

从事生物质燃油、乙醇、秸秆发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等,可以申报此类补助。

④秸秆粉碎还田补助

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支持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还田作业。

⑤收储中心建设补助

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等。

⑥其他

秸秆多糖、秸秆淀粉、造纸、板材等,也都可以申报项目,获得补贴资金。

四、谁能申请?

部分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秸秆焚烧问题较为突出的省份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实行整县推进。

实施区域为: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10个省(自治区)。不在这个名单的很多地区也已经开始自行实施,比如四川、湖南、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等地,都有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的每个项目,申报程序和申报部门都不一样,有些项目不需要可研报告,有些项目就需要可研。因为扶持对象很广泛,肯定会有一些朋友不会准备申报材料,江苏南京就明确要求“具备条件的区可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核查方式来提高申报质量。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够充分,多数地区还是以焚烧为主,在焚烧过程当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给土壤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影响第二年的耕种。因此,各级基层政府应对禁烧秸秆进行大力宣传,为禁烧秸秆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与物力。为提升秸秆的利用率,我国相关专家也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一、秸秆资源在利用时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秸秆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有很大的用处,可将秸秆进行相应的加工用作工业原料、养殖业中饲料、直接燃料或是生物质能源、还可制作成燃烧棒。但我国多数农业生产地区都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以下几点从各个角度说明秸秆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1、没有形成产业化链条

  秸秆交易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都存一定的困难。因我国的种植行业系统化与养殖行业系统化是分离的、秸秆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稳定、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对相应激励政策的缺失,使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不能被科学有效的利用。

  2、对秸秆资源不够重视导致发展不均衡

  在我国,长久以来,农业从业者对秸秆资源的价值没有概念,一直当农作物所产生的秸秆是无用的废物,连丢弃这个动作都懒得去做,直接在田间进行堆积并焚烧。还有一部分基层政府干部,对秸秆资源的利用认识度不够,甚至出现偏差,只重视农业生产成果,忽视其配套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生产机具的长期投入收益预估没有制定计划,不注重远期收益只看眼前。有些政府的基层干部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因前期投入资金大,基层政府经济能力薄弱,其视野不够开阔、长期定向思维模式,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合理化处理时,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使秸秆资源开发受到阻碍。

  3、经济实用配套设施与配套技术的匮乏

  (1)缺少经济实用的配套设施

  要想更好的对秸秆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质量过关的收割机器、捡拾机器、打捆机器与还田所用的机器等一系列的农业生产配套机器,但在大部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因机械的造价成本高,因资金短缺,都无法承担对这些大型农业机械所产生的费用,例如:一台农用收割机要 10万元左右,国家的补贴款只有 30% 左右,而一台打捆机也要 8万元左右,政府补贴款只有 25% ,如把所有所需的大型农用机械都配备齐全,绝对是一笔不少的开销,秸秆利用的前期投入资金实在太大,后期效果又不能立竿见影,对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从业者来说,农作物的生产成果经济效益与秸秆所产生的利益微薄,无力承担因秸秆机械化所带来的大量资金投入。

  (2)配套技术不够成熟

  首先,农作物的秸秆在还田的过程当中,农户要对其支出一定的费用,大约每亩 80元左右的花销,但却可以大量的节省运输所带来的费用和大量的劳动力。在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较小。在进行机械还田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机械对秸秆粉碎时的颗粒大小,如颗粒大掩埋又不够深,会使下茬农作物产量下降。

  其次,在对秸秆的综合利用时,稻秆发电直燃锅炉可因供气管网被气化时产生的焦油附着,对机械的负荷进行不断的增加,导致稻秆发电直燃锅炉被腐蚀。还有严重的结焦问题也有待于解决,我国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力很低,给利用过程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4、秸秆交易场所的匮乏

  (1)缺乏健全的秸秆收集与运储方法

  在收集秸秆的过程当中,因农民在种植过程当中,农作物的类型不统一,农作物的成熟期与收获期就不统一,使秸秆在收集时的效率下降,导致收集过程当中的成本增加。很多农作物的秸秆易断,给打包带来困难,运输就更是难上加难。

  (2)秸秆交易价格没有统一标注

  秸秆在市场中的交易关键点是秸秆的价格,在交易过程当中,可影响农作物秸秆价格的因素有很多,而我国的秸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缺乏一个完善的交易体制,并且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


二、对秸秆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1、对秸秆利用产业规划与布局

  首先基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必须要明确,利用农作物秸秆的良好发展前景与先进经验的借鉴,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发展与研发模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秸秆有效利用的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对农村秸秆处理现状进行更好的改进。

  2、增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

  可通过对现代化多媒体的利用,对秸秆资源的综合性利用进行合理的宣传,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提高农户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减低秸秆焚烧率,降低因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还要组织农业从业者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的清理,以免因其腐烂造成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加深对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对秸秆进行科学利用的认识,杜绝农村进行焚烧秸秆现象的发生。

  3、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研发

  政府应加强对此项工作资金的投入,对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相关研发技术进行开发并建立相关研发中心。为了加大禁止焚烧的效果,还要建立焚烧示范区。首先,在禁烧区域建立示范区,展示对秸秆进行综合性有效利用的好处。其次,为实现研发技术的转化,可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进行生物反应试验,进行秸秆转化为肥料等技术的研发。最后,在研发过程当中,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发体系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

  4、规范秸秆的市场交易

  在秸秆的市场交易过程当中,针对秸秆的收集与储存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秸秆的收集与存储从工作量上来看,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时间又相对的集中,只靠农业从业者自己来做,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要有政府的支持做坚强后盾,各地基层政府不但要对其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还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宣传,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对其进行制约。

  本文通过详细的调研,对我国现阶段秸秆的充分利用进行科学的分析,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对秸秆利用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同时,各地区基层政府在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大力宣传与指导性工作的同时,各地区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应在秸秆的综合利用给予相当的扶持政策,使我国广大农业从业者看到秸秆产业化建设在经济上带来的效益,并且针对秸秆利用的相关技术结合地域特点有效的带动示范式推广计划并进行不断的研发。

资信树农业平台能为您做什么?

⊙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   田园综合体规划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   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规划

⊙   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

⊙   国家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   产业强镇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   编制项目建议书

⊙   编制项目申请报告

⊙   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态食材品牌认证

⊙   生态原产地品牌认证

⊙   中医农业示范基地认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8040454号-3京ICP备18040454号-6